星期三, 3月 16, 2011

康兄(老)之生活小品專欄 的一篇不錯的小品文章- 第8個習慣 ─ 從成功到卓越

 引自康兄(老)之生活小品專欄  的一篇不錯的小品文章-  "第8個習慣 ─ 從成功到卓越"  部分內容

我對提到Vision "願景" 這個地方, 有特別的感觸

康兄(老)之生活小品專欄網頁的文章說歡迎轉載,  所以在此就直接引用了!

◆ ◆ ◆ 生活小品 歡迎轉載 ◆ ◆ ◆

第8個習慣 ─ 從成功到卓越


名家語集 康哲行 摘錄、整理(2006/11/01)

佳句選自《第8個習慣》,史蒂芬.柯維著,天下文化出版,2005

《第8個習慣》是柯維博士接續全球知名著作《與成功有約》後的最新作品。在書中柯維繼續他睿智的發省,介紹了第八個習慣,也就是追求卓越的習慣─「發現內在的聲音」。這本書最可貴的價值是帶給讀者新的學習和經驗,燃起生命熱情,指引正確方向,幫助個人、領導者與組織邁向卓越。

... " 表達你的內在聲音 - 願景、自律、熱情和良知



 如果研究那些成就偉業的人,你會發現一個共通點:他們努力不懈,極度開發了自己的四項天生才能。這四項天生才能的最高表現就是:願景、自律、熱情和良知,這些也是表達自己內在聲音的最佳方法。

 「願景」是一個人在腦海中看到的未來,也就是在人群、專案、事業、企業中蘊藏的「可能性」。當需求與可能性結合起來的時候,就產生了願景。

 實現願景需要付出的代價,就是「自律」。應對實際困難、面對慘酷的現實、完成必需的任務,要靠自律。當願景與奉獻精神結合,就產生了自律。自律與奉獻精神的反面是放縱,也就是犧牲生命中最重要的事,以換取一時的歡樂。

 「熱情」是信仰的火焰、渴望和力量,是維持自律以求實現願景的動力。當人類的需求與天賦才能有了結合點,就出現了熱情。

 「良知」是判斷是非的道德感,是追求生活意義和成就感的動力。它是願景、自律、和熱情的指導力量,與利己主義形成鮮明的對比。

 希特勒也有願景、自律和熱情,但他的動力是利己主義(德國國家主義,cskang註)。因為缺乏良知,他垮台了。甘地的驅動力來自良知,他只有道德權威,沒有正式權威,卻成為印度的國父和奠基者。

 如果願景、自律和熱情缺乏良知或道德權威,也能改變世界,但世界不會變得更美好,反而會毀滅。

 願景是在腦海中看到未來,是想像力的應用。所有事物都經過兩次創造,第一次是心智上的創造,第二次是實際的創造。

 第一次創造,也就是「願景」,是一個人或組織徹底改造自我的開始。它代表渴望、夢想、希望、目標和計畫。但這些夢想或願景不僅僅是幻想,它們有待實現(第二次創造),就像有待建造的房子的藍圖或有待演出的樂曲。

 最重要的願景是發展一種自我意識:一種對自己目標的意識,一種對於自己在世界上的獨特使命和獨特角色的意識,一種關於目的和意義的意識。

 當你尋找願景時,首先要問自己:這個願景是否喚起了我內在的聲音、能力,以及獨特天賦?它是否帶來一種「召喚」的感覺?給予我一個值得獻身的事業?這種做法需要深入的反思,提出深刻的問題並發揮想像力。

 自律與願景同樣重要,「自律」代表第二次創造,它能執行、促進事物的實現,讓人做出必要的犧牲以實現願景。自律的要旨,就是讓今天的歡樂服從於追求長期幸福的過程。

 那些從不讓衝動服從於原則的人還談什麼幸福?那些從不犧牲今日以換取未來、從不讓個人歡樂服從於大眾幸福的人,談論幸福就好像盲人在談論顏色。

 熱情來自心靈,表現在樂觀、振奮、情感聯繫和決心上。它是讓人不屈不撓的動力。熱情源自選擇,而不是環境。事實上,熱情讓人成為解決方案的一部份,而不是問題的一部份。

 締造生活中熱情的關鍵是,尋找獨特的天賦才能,找到你在世界上專屬的角色和目的 ─ 決定想做什麼之前,重要的是瞭解自己。

 如你能雇用熱情與工作崗位有交集的人,你根本不需要實施任何監督。他們會管理自己,比任何其他人來管理都好得多。他們的動力來自內心,而不是來自外部。他們的積極性是內在的,不是外在的。

 只要想想,當你從事感興趣的工作時,你完全受到它的吸引,甚至不顧其他的事情(障礙),這時你還需要監督和管理嗎?當然不。讓別人來告訴你何時做或怎樣做,簡直是一種污辱。

 良知經常告訴你「為什麼」,願景標示你正努力去「完成什麼」,自律表示你將「怎樣去完成」,而熱情代表了「為何而戰」的力量。

 良知還能將熱情轉化為同情,產生對他人的真誠關懷,既富同理心又能設身處地,使他人的痛苦被體諒和分擔。

 當我們尊重、開發、整合並平衡這些才能及其最高表現的時候,就點燃了內心之火,也找到了自己的心聲。" ...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